不只淘寶、京東、拼多多,今天用戶打開抖音、快手、小紅書等平臺,都能夠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。
淘寶直播、洋淘電商平臺打造豐富的內容生態,抖音小店、快手帶貨等社交平臺電商體系愈加成熟。
電商平臺越來越注重內容,內容平臺也在不斷電商化。
在這個環境下,內容與商品的邊界也在不斷破壁……
01.
商品內容化帶來了什么?
商品內容化,從本質上來說,就是商品不再只是一個簡單售賣的產品,而是通過內容的傳遞賦予商品“生命力”。
同樣,在商品內容化在這個過程中,形成了一個有效的轉化鏈路。
(商品內容化-場景打造-用戶體驗-購買力鏈路,克勞銳制圖)
商品內容化所打造的場景,讓用戶更好地帶入,從而進一步轉化為購買力,為平臺、品牌、商品賦能。
眾所周知,商品的最終目的是轉化,這也是許多電商平臺、品牌在商品內容化的道路上不斷深耕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直播帶貨,內容升級
直播帶貨是商品內容化最典型的代表。
近年來,以“人”為核心的電商增長為直播創造了更多的可能,而“直播+電商”生態體系的發展就是一場商品內容化的“變革”。
最開始的直播帶貨原型是電視購物,主播輸出全靠吼。但隨著直播的發展,用戶升級,具備個人特色的講解和技巧性的推薦方法以及主播話題營銷,讓商品有了內容,直播間有了看點。
以李佳琦與明星互動為例,在直播間中李佳琦選擇口紅為明星試色,商品作為主元素在主播與明星,主播與用戶以及主播直播間氣氛調動的互動中,無縫隙種草給用戶。這就是商品內容化最妙的地方。
(以“人”為主導,商品為主元素,克勞銳制圖)
直播帶貨中商品內容的升級,為主播、品牌、平臺都賦予了更多可能。
商品社區打造,商品內容化魔力
我們在打開淘寶買東西的時候除了商品介紹,買家秀是用戶一定會關注的。
在今天我們打開淘寶,選擇商品時,洋淘的買家秀成為了商品種草的小能手。
以圖文,小視頻的形式親測商品,通過商品口碑的輸出,讓商品擁有了內容。
而平臺在這些種草內容的下方附上商品鏈接,可以形成及時的轉化。
(洋淘社區的打造,就是商品內容化的進階)
從早期的商品直買直賣,到今天商品內容化的賦能,商品的邊界被模糊,被賦予了更多可能,內容化成為了商品營銷的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02.
同樣的內容實力
為什么總是別人更“香”?
用戶時間,是各大平臺爭奪的目標,如何留住用戶的注意力,內容起著決定性作用。
近年來,隨著社交平臺電商化的發展,各大平臺大手筆買斷優質內容創作者的腳步開始加速。
抖音百萬開麥主播扶持計劃、快手直播帶貨扶持、B站 50 億流量力捧時尚紅人……
顯然,內創作者才是當下珍貴的資源。
但很多內容創作者會有疑問,為什么同樣的內容實力,平臺、品牌、用戶更青睞別人?是我不“香”嗎?
不是你不“香”,是你忽視了內容商品化的好處。
許多內容創作者最擔心的是自己變得商業,但真正好的內容是不會變成市面上同質的商業廣告。
所以今天,我們這里說的內容商品化真正的意義是,好的內容自帶商業價值。
現在許多大牌廣告,不在只為了商品背書,我們看到蘋果在3. 8 婦女節推出的致敬女性的廣告,通過不同女性工作者的故事,傳遞價值觀。
這過程中,內容成為了主導,通過內容價值觀的影響,讓內容商品化,有了商業化的價值。
今天我們打開抖音、快手平臺,平臺電商化的腳步加速了內容商品化。
許多用戶感嘆:“我以為我刷的是短視頻,沒想到又是一場大型安利……”
千元盲盒開箱、吃貨探店、劇情、段子等等,內容成為了商品,作為紅人、品牌、平臺吸引用戶的“利器”。
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,內容商品化也將繼續為行業開疆拓土。
但在這個過程中,如何在內容與商業中找準平衡點,成為了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03.
向左,向右,向前看
在過去商品到了營銷這個環節才會需要產生內容。
隨著電商平臺越來越注重內容,內容平臺也在不斷電商化,這個過程中,商品是內容,內容也是商品,兩者之間的邊界被打破。
在今天,商品基本上從它出生之時或者說在它出生之前,就要具備內容屬性,可以說內容是與商品共生的。
內容賦予商品更多價值,商品帶給內容更多改變。
而兩者之間的破壁,是一場資本加持下的“狂歡”,也是用戶需求升級下的必然結果。
當下,商品內容化向左,內容商品化向右。
但兩者的帶來的改變,其實都是在推動著整個大行業向前看。
資本加持下的“狂歡”仍在繼續,前進的腳步,沿途的驚喜一直不停。